关于阳泉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
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6年国民经济
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
——2016年3月8日在阳泉市第十四届
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
阳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杨全生
各位代表:
受市政府委托,我向大会报告2015年阳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,请予审议,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。
一、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
一年来,面对严峻复杂多变的外部经济形势,面对全市日益凸显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,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,全市上下在市委、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围绕“四个全面”战略布局,按照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批准的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,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,着力稳增长、促改革、调结构、惠民生、防风险、保安全,经济社会发展和各项工作呈现出缓中趋稳、稳中有进、稳中有为的良好态势,计划执行情况总体良好。
(一)着力应对下行压力,经济运行缓中趋稳
认真贯彻落实省委、省政府稳增长各项决策部署,定期召开经济运行分析会议、研判经济形势,采取应对措施。
加大投资力度,扎实开展“项目提质增效年活动”,突出抓好铁路、公路、低热值煤发电等十大领域“1215”工程,重点推进阳大铁路、泉西路等十大标志性项目和采煤沉陷区治理、城镇供排水扩容提质等十大重点工程包,累计完成投资183.1亿元,为计划投资的103%。发布37个PPP[1]项目,其中6个入选全国项目库,5个列入全省项目库,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列为全省PPP示范项目之一。深入推进“飞地经济”,全年共签约飞地项目5个、总投资26亿元,鑫利达游乐园一期、天元废旧家电拆解等项目竣工投产,飞地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0.8亿元。全面启动“两区”[2]建设,实施项目26个,总投资43.7亿元。2015年,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.1%,实现了增速超中部平均水平(14.6%)的目标,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%。
扩大消费需求,完善“15分钟便民商圈”,继续实施放心早餐示范工程,发展商业综合体、社区多业态店、农家店“一网多用”等新型业态,不断改善消费环境。率先在全省实现了邮政快递城乡全覆盖,网上购销经济规模总量29.86亿元,快递件总量1493万件(出进比1:7.4),增长47%,人均11件,居全省首位。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88.3亿元,增长4.3%。
稳定外贸发展,鼓励企业在境外设立营销平台,完善出口退税机制,增加对企业的补助,外贸企业实现了统保。全年进出口总额完成20489万美元(12.72亿元),同比增长4.5%(5.6%),成为全省2个正增长的市之一。其中,出口增长1.7%,排全省第三;进口增长13.4%,是全省唯一正增长的市。
全力帮扶企业。落实省政府企业“减负60条”,出台我市“62条”,为企业减负15.72亿元。贯彻落实省政府工业稳增长“19条”,出台我市“22条”。设立1000万元中小企业发展基金、3000万元的高新技术产业股权投资基金。积极扩大“助保贷”业务覆盖面。阳光发电公司与百度云计算(阳泉)中心、阳煤电石等4户企业签订大用户直供电协议,交易电量6亿千瓦时。
在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的推动下,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95.7亿元,增长1.1%,排全省第七,前移3位;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78.8亿元,下降4.1%,排全省第六,前移1位;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0.7亿元,增长16.1%,排全省第二,前移6位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88.3亿元,增长4.3%;公共财政收入44.2亿元,下降6.1%,排全省第四,前移3位;进出口总额完成12.72亿元,增长5.6%,排全省第一,前移4位;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6414元和11494元,绝对额分别排全省第五和第二,分别增长6.4%和7.0%,农村增速排全省第九,前移1位;城镇新增就业岗位2.5万个;城镇登记失业率3.25%,低于4.2%的控制目标;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.4%,低于3%左右的控制目标,由低到高排全省第二。
(二)着力推动产业转型,结构调整稳中有进
努力做好煤与非煤两篇文章,着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,取得积极成效。
传统产业提质升级加速。稳定煤炭生产,全年煤炭产量达到6463.2万吨,增长2.3%。原煤入选率达到92.5%,全市煤矿单井平均产能达到135万吨。“千万千瓦”级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初具雏形,河坡2×35万千瓦项目已并网发电,鑫磊2×35万千瓦项目加快建设,西上庄2×66万千瓦项目已获核准,国际能源裕光煤电2×100万千瓦、阳煤远盛2×35万千瓦项目正在等待环评审批。全年新能源发电项目获批8个、总规模12.58万千瓦;全市已建成并网发电新能源项目规模21.33万千瓦。国家布局的220万千瓦采煤沉陷区国家先进技术光伏发电示范基地正加紧争取。外输电通道盂县至河北南网500千伏工程获得核准并加快推进。阳煤乙二醇项目一期20万吨即将竣工。与此同时,做强装备、创新冶金、重组耐材,传统产业提质升级扎实推进。
新兴产业培育速度加快。百度云计算中心项目1--4#模组建成投运,依托其品牌效应,三度软件、方程软件、正普信息技术等7家软件企业先后成立并开展业务。华越机械高端液压支架油缸、山西贝特瑞金刚石纯化粉项目进展顺利,中兴环能纳米洋葱碳等一批在孵项目中试加快。全市新兴产业投资完成138.9亿元,增长14.1%,占工业投资比重为53.51%。
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。落实国家、省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,持续加大对“三农”的投入。克服伏旱、冰雹等自然灾害的影响,粮食总产量达到2.49亿公斤,取得历史上又一个丰收年。畜牧、核桃、蔬菜等主导产业稳步发展,小杂粮、中药材、食用菌、蜂业、休闲观光农业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,新增“一村一品”专业村92个,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达到25.3亿元,增长20%。
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。出台推进服务业发展政策措施。中粮蒙牛物流园、新晋商晋东物流园二期等项目顺利推进,现代流通体系加速培育。在全省首家召开了农村电子商务大会,线上交易主体达160家。“数字城管”、“智慧公交”基本建成,智慧矿区工程启动建设。110个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成并投入运营,市养老公益苑等一批养老项目加快建设。推进旅游区域合作,打造精品线路,促进旅游业向观光、休闲、度假并重转变,旅游总收入增长21.8%。
至2015年底,三次产业结构由2014年的1.8:54.6:43.6变为1.7:49.8:48.5,服务业占比提高4.9个百分点。非煤产业完成增加值49.8亿元,占工业比重达27.9%,提升4.3个百分点。
(三)着力实施转型综改,活力动力持续增强
以获批并启动“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市”为契机,深入推进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。
深入实施煤炭综合改革。清费立税、煤焦公路销售体制、煤炭行政审批等改革取得明显成效,煤炭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实质推进。全面落实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政策,共为企业减负7.6亿元;市级涉煤事项由32项减少到15项。
深化国资国企改革。照相馆、理发馆、澡堂等7个小型商贸服务企业实现民营化改制,水泵厂、阀门厂等重点工业企业“退城进园、搬迁改制”启动实施,率先在全省推行市直部门所属企业脱钩工作。积极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全覆盖。
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。在全省率先挂网公布权责清单,“三证合一”等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完成。整合建立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,实现了市级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全部进场交易。荫营镇、娘子关镇、梁家寨乡扩权强镇试点第一批事项启动。
扎实推进“三个突破”。召开了全市“三个突破”推进大会,出台推进科技创新、金融振兴、民营经济发展的《实施意见》。加强高新技术创业园、科技孵化器、企业研发机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,设立首支市级高新技术股权投资基金;建成或在建科技孵化器5家,入孵企业累计达90余家。积极推进城商行增资扩股和平定、郊区农信用社改制工作,社会融资规模达到352.95亿元,增长48.19%,全年金融行业增加值占比达8%。市领导对口帮扶民营企业,解决企业困难和问题。全年新登记各类民营经济市场主体11644户,增长50.3%。民营经济成为全市吸纳就业、培育税源和增加居民收入的重要渠道。
同时,深化农村综合改革,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走在全省前列;公务用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;开发区行政托管迈出新步伐。文化、教育、医疗、财税等领域改革深入推进,发展动力与活力进一步增强。
(四)着力保障改善民生,社会事业全面进步
持续加大投入,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例达到81.9%,同比增长17.2%,较同期提高了1.7个百分点。
城镇就业总体平稳。大力实施“充分就业”计划,通过完善就业政策、拓宽就业渠道、提升就业能力,强化就业服务、促进就业稳定增长,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5125人,完成省定目标,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.3%,低于省定4.2%的目标。
城乡收入稳步提高。全年实现脱贫7700人。城镇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6414元和11494元,分别增长6.4%和7.0%。农村增速快于城镇0.6个百分点,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为2.29,比上年降低0.02。
社会保险扩面提标。推进社保体系建设,城镇社会保险参保率达到97.8%。70772名退休人员人均月增加养老金248元,城镇居民基本医保、新农合等财政补贴标准均提高到380元。生育保险费率由1%降低为0.5%,失业保险费率由3%降至2%。
社会事业全面进步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率先在全省整体达标。全市新、改(扩)建公办标准化幼儿园12所,村级幼儿园16所,启动了阳泉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建设工程。实现了乡镇、农村、社区文化活动场所全覆盖,市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达标率名列全省前茅。市县区图书馆、文化馆、文化站全部免费开放。开展了偏远贫困村“一年一场戏”文化惠民活动。刘慈欣作品《三体》获得世界科幻文学最高奖“雨果奖”,成功举办第四届海外博士阳泉行活动,圆满举办了2015年全国蹦床冠军赛。我市武杨、涂潇等多名体育健儿在国际国内重大比赛中争金夺银,为国为省争光,为阳泉添彩。全市8所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全部推开,率先在全省实现了“药品零差率”政策全覆盖,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,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全面实施。
(五)着力促进低碳循环,生态环境持续改善
大力推进节能减排。强化对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监察,推行合同能源管理。实施重点节能技术改造及资源综合利用,实现节能1.3万吨标煤。有序淘汰落后产能,提前完成“十二五”目标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预计比上年下降2.5%以上。
加大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防治。控扬尘、治面源、减燃煤、管尾气、查违法,超额完成黄标车、老旧车淘汰任务;取缔燃煤石灰窑、矾石窑等794座。化学需氧量、氨氮、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、烟尘和粉尘分别下降1.69%、0.04%、6.28%、6.01%、0.29%、0.61%,全部达到省定减排要求。市区二级以上天数267天,同比增加89天;PM2.5、PM10平均浓度下降25%和27.6%;空气质量综合指数6.69,下降22.4%,在全省11个市中排名第六,成为全省空气质量改善幅度最大的市。
扎实推进生态建设。大力实施造林绿化和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工程。全年完成营造林11.22万亩。启动国有林场改革,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体任务基本完成,顺利通过省级验收。
(六)着力统筹协调融合,城乡区域协同发展
继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。安全饮水、造林绿化、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等工程进展顺利;1196人的易地移民搬迁、2460户的农村危房改造完成任务,3个县区9个乡镇的农村采煤沉陷区治理搬迁安置工程全面开工,累计完成投资4.36亿元;改造农村10千伏线路12.4公里,低压线路181.3公里,惠及51个村庄;组织实施了14个村的污水防治项目治理;5个村达到省级宜居示范标准。
加大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力度。阳大铁路开工建设,泉西路建成通车,漾泉大道完成投资3.9亿元,平阳街和宁波北路一期工程完成规划设计。娘子关至阳泉一级公路通车,盂五高速公路基本具备通车条件。晋东化工公司搬迁改造和泵阀集团“退城入园”工程有序推进;万通西装饰城片区改造项目已启动征地拆迁。实施城市饮用水水质改善工程和娘子关二期供水工程,加快建设日处理能力8万吨的污水二期处理工程。全市累计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6359套,基本建成15671套。新增燃气管网176.8公里、供热管网73.5公里,改造燃气管网36.7公里、供热管网55.6公里,改造雨污合流排水管网63.8公里,完成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5.03亿元。
户籍制度改革扎实推进,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.86%,较上年提高0.9个百分点。
(七)主动对接全力争取,国省支持明显加力
政策方面:获批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,在纳入全国61个试点城市中,我省仅阳泉和晋中两市;获得全国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政策,成为山西5个享受政策城市之一;获得国家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政策,矿区和平定冶西占居全省5个中的2席。
资金方面,全年共有54个项目争取到国、省资金26.1亿元,其中,国家专项建设基金[3]11.75亿元,为地市争取额的14%,排全省第二;“两区”项目4.66亿元。
在总结成绩的同时,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,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:一是主要指标完成与目标有差距,地区生产总值、工业增加值、公共财政预算收入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均不达年度目标;二是长期存在的经济总量不大、结构不优、效益不高、发展方式粗放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更加凸显;三是制约项目建设的深层次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,园区建设滞后,土地、资金等要素支撑不足;四是城市基础设施欠账多,城市脏乱差问题比较突出;五是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、亏损面较大,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未根本缓解。面对这些矛盾和问题,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,坚持底线思维,远近结合,综合施策,认真加以解决。
二、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
2016年是实施“十三五”规划的开局之年,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、脱贫攻坚进入冲刺期的第一年。按照全市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,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:
——保持经济稳定增长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%左右,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%,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.3%,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下降幅度控制在9%之内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.5%。
——保持物价合理水平。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%左右。
——保持就业基本稳定。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.9万个,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.2%以内。
——推动经济提质增效。继续提高服务业、非煤产业、新型产业比重,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、二氧化碳排放量、用水量降幅,新增建设用地降幅等指标全面完成省下达任务。
——持续改善民生福祉。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,开展11个城中村改造,实现1万人的稳定脱贫;城镇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%左右和6%以上。二氧化硫、化学需氧量、氨氮、氮氧化物、烟尘、粉尘减排幅度,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、劣V类水体比例等指标完成省下达年度任务。
三、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
今年着力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。
(一) 围绕保持经济稳健增长,促进三大需求协同发力
1、更加注重投资的质量和效益。强化“六位一体”项目推进机制,继续下大力争取专项建设基金、“两区”建设资金等国家资金支持;创新投融资机制,积极推进PPP模式,进一步激发社会资本投资潜力。重点推进西上庄2×66万千瓦、鑫磊2×35万千瓦低热值煤发电以及阳大铁路、阳煤乙二醇、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、宁波北路、三泉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、市国有企业“退城进园搬迁改造”、采煤沉陷区光伏发电基地示范项目、中广核盂县风力三期十大标志性工程建设,突出抓好全局性、基础性、战略性和补短板、促转型的铁路、公路、低热值煤发电、外送电通道、水利、城乡人居环境改善、煤层气、节能环保、新兴产业、棚户区民城中村改造十大领域[4]197个项目,拓展项目建设新领域、新空间。十大领域工程年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1.6亿元,带动全社会投资691亿元。
2、全力以赴促进消费升级。把扩消费和促投资有机结合起来,协同推进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,加快形成新供给、新动力。加强城乡流通基础设施建设,构建城乡商贸新格局。深入推动互联网+行动,加大产品和服务供给力度;鼓励发展连锁经营、物流配送、网络消费等。积极发展社区服务、健康养老、体育健身、文化娱乐、旅游休闲等服务业态,推进城乡居民消费升级。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03亿元。
3、着力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。充分发挥阳煤化工国际公司等出口骨干企业的龙头作用,大力支持天元金科公司等有出口潜力的企业发展,扶持陶粒砂、高档新型耐火材料等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出口产品扩大规模,培育磨料磨具、阀门、家用电器等系列自主品牌。支持企业由代理出口向自营出口转变。大力发展服务贸易,积极推进特色文化产品和技术服务出口。
(二) 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深度调整优化产业结构
继续坚持28字调产思路,坚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方向,围绕“五大重点任务”[5],把化解过剩产能作为突破口,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。
1、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
全力破解煤炭行业发展困局。坚持走“革命兴煤”的路子,积极推进“六型”发展。按照“控制增量、压缩存量、主动减量”的原则,通过存去挂钩、减量置换、兼并重组、优化升级等途径,破解煤炭行业发展困局。严格执行省“十三五”期间现有生产煤矿产能核定“只减不增”的要求,严控新建煤矿新增产能;全面实行煤炭产能公告和依法依规生产承诺制度。积极推进煤矿淘汰关闭和引导退出工作,重点淘汰关闭资源枯竭煤矿、非法违法生产建设矿井;引导水文地质条件极其复杂、与大型煤矿井田平面投影重叠、产能小于60万吨/年以及长期亏损、资不抵债、长期停产停建的煤矿逐步退出。继续推进煤炭企业技术改造、资源整合和兼并重组,加快实现联合化、集团化经营,提升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。大力发展煤化工、煤建材、煤电铝,延伸产业链条;积极发展煤商贸、煤物流、煤转化、煤金融、煤制造等特色关联产业,提高煤炭的就地转化率;加大洗选、配选比例,原煤洗选率稳定保持在90%以上。大力实施煤矿瓦斯抽采全覆盖工程,提高煤矿瓦斯综合利用水平。加大煤矸石、煤泥、煤层气和矿井水的综合利用水平。
积极推动非煤产业改造升级。电力产业,抓住山西被列为全国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省的政策机遇,积极支持阳煤售电公司参与电力体制改革。加快推进鑫磊、西上庄低热值煤发电项目,不断做大产业规模。促进煤电铝、煤化工等现代高载能行业消化吸纳电力能力,扩大电力需求。继续推进盂县—河北500千伏外送电通道工程建设。装备制造产业,加快推进盛旺管业25万吨球墨铸管、华鑫起重设备制造、泵阀等项目建设,着力提升生产制造的信息化水平和产品的机电一体化水平,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。冶金行业,依托铝矾土、煤、电等资源、能源优势,利用好大用户直供电和企业自备电政策,降低用电成本,提高企业经济效益。努力推进兆丰铝业电解铝一期12.5万吨复产工作,加快兆丰铝业20万吨高精铝板带二期项目的开工,推动铝工业向精深加工发展,努力打造铝工业基地。耐火产业,大力推进企业整合重组和转型升级,着力开发中高档耐火材料和中低密度陶粒砂产品,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,坚决改变“小、散、乱”的局面。重点推进高铝粘土烧结产业集聚区建设,提高产业集中度。化工产业,加快推进阳煤乙二醇一期20万吨项目建设,力争8月投产。
切实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。深入贯彻落实各项减负政策措施。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,全面清理中介服务,有序推进行业协会、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,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;落实企业税收优惠政策,降低企业财税成本;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,实施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双公示制度,降低环境成本;发展多元化融资,降低融资成本;研究出台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的政策措施,降低企业外部市场成本。继续做好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工作,积极争取将阳光发电、百度云计算等企业列入大用户直供电名单。鼓励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,大力开展对标挖潜降本增效活动。对重点企业、困难企业施行“一企一策”,分层分类采取对策。强化与阳煤集团的联系沟通协调机制,努力搞好协调服务,实现地企共赢共荣。
2、着力补齐发展短板
补齐园区承载能力不足的短板。按照“政府主导、市场运作、招商为先、项目为重”的思路,下大力抓好园区建设。平定、盂县、郊区要发挥地域面积、项目数量、环境容量上的优势,积极推动现有园区上档升级;开发区要利用扩区机遇,加快修订完善东区工业园区总体规划,加快园区道路及供水、供气等基础设施建设,提高园区承载能力;城、矿两区要用好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和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政策,积极推动市区工业企业“退城进园”。重点抓好开发东区工业园、龙川工业园、张庄工业园、鑫磊循环工业园等一批园区建设的体质创新。
补齐新兴产业规模偏小的短板。继续推进风能、太阳能、煤层气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。加快总规模220万千瓦国家先进技术光伏发电示范基地项目前期准备工作,2016年力争在盂县、平定、郊区开工建设总规模为105万千瓦的11个光伏发电项目;确保中广核西烟风电场三期2万千瓦项目年内并网发电;积极推进荣光垃圾发电项目建设。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应用,发展粉末冶金、磁性材料、陶瓷、非晶材料、动力电池等新材料,积极引导新材料产业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。加快中兴环能纳米洋葱碳、中低密度石油压裂支撑剂等项目建设,稳定贝特瑞金刚石纯化粉生产规模,加快山西力腾高科铈磁体生产及技术升级项目建设。推动“互联网+”新业态发展,加快云谷产业园项目建设,延伸云计算上下游产业链条,发展以软件、硬件、电子商务、物联网、大数据为主要内容的信息产业,实现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发展。完善开发区与百度云计算(阳泉)中心合作推进机制,确保该中心工程建设及二期工程顺利推进。以节能锅炉、高效节能电机、LED照明系统等为重点,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快速成长,积极推进中电龙华热泵回收供暖示范等项目建设。同时,抓好农业、建筑、交通、商贸、公共机构和居民生活领域的节能。继续推动粉煤灰、煤矸石、脱硫石膏、冶金渣等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和焦炉煤气等资源化利用。抓好市污泥处置工程、天元废旧家电拆解生产等循环项目建设。
补齐民营经济发展滞后的短板。进一步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,创优民营经济发展环境,促进民营企业向高端高质高效方向发展,主动淘汰落后产能,解决结构偏重问题。推广金潭小微企业孵化基地经验和做法,集中建设一批基础设施完善的工业园区和小微企业孵化基地,培育扶持一批市场优势明显、成长性好的骨干企业,推动“限下变限上”、“规下变规上”,促进更多的企业实现“个转企”、“小升规”。以民营企业的“转调创”,助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“转调创”。
3、全力推进服务业提速升级
发展生产性服务业。发展总部经济、楼宇经济,建设一批具有较强服务能力的物流园区、物流节点和配送中心。积极打造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,加快构建区域性服务业中心。以“两区”建设为契机,大力推进老工业区和工矿区服务业发展。实施“互联网+”行动计划,积极打造互联网产业园和众创园、云计算和大数据中心,年内完成三度电子商务物流产业园、众创电子商务产业园等项目建设。持续推进刻花瓷、煤雕、砂器等传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。
提升生活性服务业。发展健康、养老、旅游、体育等贴近服务人民群众生活、需求潜力大、带动作用强的生活性服务领域,推动生活消费方式转变。围绕日间照料中心、智慧生态颐养敬老工程等项目建设,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;构建乡村休闲游、生态风光游、红色文化游体系,做大做强旅游产业;积极培育体育产业发展。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%左右。
积极化解房地产库存。实施以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为主要出发点、以建立购租并举为主要方向的住房制度改革。探索政府购买棚改服务,提高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,打通商品房和公租房供需通道,将公租房保障范围由城镇户籍家庭扩大到城镇常住人口家庭。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方案,取消过时的限制性措施,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购房。引导房企向住宅产业化、旅游休闲和养老地产等行业转型发展,有效激发房地产市场需求。多措并举,盘活存量房源,逐步化解现有商品房库存,确保完成省定销售面积增幅不低于20%的去库存任务。
努力做好金融去杠杆工作。对各类风险隐患、已经露头的风险,始终保持高度警觉和清醒,早排查、早处理。加强政银企对接,积极向金融机构推荐优质项目,化解企业融资难、融资贵问题,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,加快上市步伐,助力去杠杆。继续完善政府、金融机构、担保机构和企业共同参与的“四方合作”机制,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。加快市属企业上市及并购重组,提高国有资本证券化率。
4、加快建设现代农业
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,深入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。稳步推进板块经济、庄园经济、园区经济和沟域经济等小区域农业经济模式发展,做大畜牧、蔬菜、核桃三大主导产业,着力推进小杂粮、食用菌、中药材、水果、蜂业等特色产业,积极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,促进粮经饲统筹、种养加结合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。
着力优化种植结构,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85万亩左右,产量稳定在2.1亿公斤以上,其中小杂粮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左右,总产量达到4万吨以上。大力发展特色农业,促进核桃产业提质增效,年内完成高接换优5000亩;设施蔬菜种植面积保持在1.4万亩以上,继续扩大食用菌种植面积。稳定猪鸡、发展牛羊,全年肉、蛋、奶产量分别达到3.5万吨、3.7万吨、0.52万吨。促进农产品加工规模化、专业化、集约化发展,全年销售收入增长15%以上。巩固发展50个“一村一品”专业村。
(三) 围绕增强发展动力活力,深入推进关键领域改革
实施科技创新、金融振兴、民营经济“三个突破”,围绕转型综改2016年“9911”行动计划[6],落实一批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。
加快实施“三个突破”。在科技创新上,进一步落实好我市《实施意见》,搭建好平台,积极发展科技服务,发挥好孵化器的作用,大力发展众创空间,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。重点推进东区工业园和高新技术创业园孵化基地扩容提质,加快建成一批低成本、全要素、便利化、开放式的众创空间;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,推动社会资本向科技创新型企业倾斜。在金融振兴上,积极引导担保、证券、保险等金融机构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。加快推进阳泉商行增资扩股和郊区、平定农信社改制步伐;推进晋商银行阳泉分行、平定昌都村镇银行等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;鼓励、支持企业上市,重点扶持云泉岩土工程、天元绿环科技等企业在新三板挂牌,力争各县(区)至少有一家公司在新三板上市。在推进民营经济发展上,加强政策支持、要素支持、措施支持,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(PPP),推动民间资本向基础设施、重大产业、社会民生等全领域投资。深入开展民营经济“待批项目大起底”活动。
扎实推进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。用好用活用足国家和省赋予的各项优惠政策,在产城融合发展、多元化投融资机制、土地要素流动机制、公共服务供给机制、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形成试点经验。
深化国有企业改革。结合全市城镇化建设、企业棚户区改造和解决职工民生困难,加大停产半停产、“僵尸”企业的破产关闭和歇业关闭处置力度。加快推进企业脱钩改制工作,稳步推进市属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。
与此同时,深化科技管理体制、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、环境管理创新、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等改革,加大金融创新力度,健全园区管理机制,探索财政转移支付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,以及实施政府性债务管理、重大项目稽察、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容提质等9项重大事项。
(四) 围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,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
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,着力实施“七个统筹”[7],同步推进旧城改造、生态新城开发、县城和中心镇及美丽乡村建设,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、人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竞争力,把我市打造成为“生态、智慧、宜业、宜居”的现代化城市。
着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。抓住“两区”政策机遇,加快供排水、供热、供气等老旧管网改造,加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、垃圾处理等工程建设,不断优化城市基本功能。加快水泵厂、阀门厂、晋东化工厂、蔬菜批发市场等项目搬迁改造进度,实现城市片区功能再造。加快推进宁波北路、平阳街、洪城北路北延、漾泉大道、阳大铁路、太旧高速阳泉南连接线工程、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等工程建设,完善城市路网,提高城市通达性。大力推进县城市政基础设施、公共服务设施、公园绿地和环境卫生整治项目建设,不断增强小城镇经济社会功能。
着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。在城市方面,大力开展雨污分流、污水配套管网、垃圾处置设施改造和建设,以及“三线入地”工作。创建省级保洁示范街和容貌示范街。重点在交通、文化、养老、医疗等领域开展智慧化建设,提升城市管理档次。扎实推进驼岭头、老虎沟、南窑庄等11个城中村和简子沟、余积粮沟等棚户区改造。在农村方面,实施好3个县区、10个乡镇、15个村的采煤沉陷区治理和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工作,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600户。推进美丽宜居示范村“三级联创”工作,力争再有3个村进入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行列。实施乡村清洁工程,实施好14个村的乡村污水治理工程,创建乡村清洁达标村270个。全面抓好“四好农村路”建设,重点推进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和村通水泥(油)路工程。
(五) 围绕建设美丽宜居阳泉,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
全面推进以大气、水、土壤污染为重点的环境综合整治,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。
加强大气污染防治。扩大污染物总量控制范围,将细颗粒物等环境质量指标列入约束性指标管理。以雾霾治理为重点,严打“土小”企业、严控扬尘污染、严治矸山污染、严查超标排放,突出抓好大气污染防治,改善空气质量。
加强水污染防治。严控地下水开采,加强重点流域和区域水污染防治,制定更加严格的水源地废水排放管理规定。加快娘子关饮用水源地污染企业关闭搬迁,推进滹沱河、桃河等重点河流综合治理。
加强土壤污染防治。开展耕地土壤环境监测和农产品质量检测,对重度污染耕地实施种植结构调整等土壤污染治理修复措施。完善土壤保护防控机制,加大污染场地环境风险防控和管理工作力度,持续推进污染场地治理修复项目。
加强造林绿化和水土保持。加快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步伐,大力实施重点造林工程,重点实施市区外围环城绿化、太行山绿化、退耕还林、村庄绿化,全年完成各类营造林12万亩。扎实推进水保生态建设,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5.8平方公里。
加大节能减排力度。大力推进清洁生产,坚决抑制高耗能、高污染产业增长。积极推进工业能效提升工程,在重点用能行业和重点企业推行合同能源管理。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。
(六)围绕保基本兜底线,切实保障改善民生
加大民生投入,增加基本公共服务供给,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。
实施更加积极就业政策。继续实施小微企业吸纳劳动者就业的鼓励政策,发挥好重大投资项目和重点民生工程的就业带动作用。妥善解决兼并重组、化解产能过剩、淘汰落后产能过程中的职工安置问题。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计划和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,结合新型城镇化,鼓励和支持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。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。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.9万人,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.2%以内。
努力稳定价格水平。加强粮油、肉蛋、蔬菜等重要农副产品和生活必需品价格的监测分析,认真开展重大节假日的市场检查,严厉打击囤积居奇、乱涨价、乱收费的价格违法行为,确保商品价格的基本稳定。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%左右。
拓展居民增收渠道。完善工资指导线制度。深化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和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改革,建立健全工资决定及正常增长机制。通过落实各项惠农政策、加快农村产权改革、发展特色农业、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、提高农民社保标准、发放暖心煤补贴等,多种途径促进农民增收。城镇、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%左右和6%以上。
全力推动精准扶贫。按照“六个精准”[8]的要求,落实扶贫目标、任务、资金、权责,完善脱贫攻坚资金投入、服务和保障机制,开展驻村帮扶,深化对口帮扶工作,扎实推进“四个一批”[9]工程,全年完成50个村、1万人的脱贫任务。其中,通过产业扶贫脱贫7千人、易地搬迁脱贫1千人、教育扶贫脱贫1千人、社保兜底脱贫1千人。
加快完善社保制度。完善城乡居民各种保险制度,构建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。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、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轨运行。健全社会救助体系,构建和完善最低生活保障、特困人员供养、受灾人员救助、临时救助等专项救助在内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。
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。实施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保障工程、产教融合发展工程,促进教育公平发展。推进新改扩建农村幼儿园和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,积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。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,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建设等医疗卫生专项,完善各类医疗卫生服务体系,新农合参合率保持在99%以上。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,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。加快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,加大对科学、计生等领域的支持力度。
各位代表,新的一年任务更加艰巨,责任更加重大。让我们在市委、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,在市人大、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,准确把握经济发展的新常态,坚持稳中求进,改革创新,为加快建设美丽阳泉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!
附注:
[1] PPP: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
[2] “两区”建设:老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和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
[3]、国家专项建设基金:支持五大领域33个专项。棚户区改造等民生改善方面,7个专项;重大水利工程等三农建设方面,5个专项;轨道交通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,7个专项;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方面,6个专项;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等转型升级项目方面,8个专项。
[4]、十大领域项目:铁路1个15亿元;公路项目8个3.6亿元;低热值煤发电项目2个30亿元;外送电通道与电网工程项目8个3.3亿元;水利项目4个0.4亿元;城乡人居环境改善项目48个63.6亿元;煤层气项目1个0.1亿元;节能环保项目11个17.2亿元;新兴产业项目103个163亿元;棚户区与城中村改造11个35.4亿元。十大领域项目共197个,总投资1037亿元,2016年计划投资331.6亿元,占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的48%。
[5]、“五大重点任务”:去产能、去库存、去杠杆、降成本、补短板。
[6]、“9911”行动计划:9项重大改革,9项重大事项,10个重大项目,1个重大课题。
[7]、“七个统筹”:统筹空间、规模、产业三大结构,提高城市工作的全局性;统筹规划、建设、管理三大环节,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统性;统筹改革、科技、文化三大动力,提高城市发展的持续性;统筹生产、生活、生态三大布局,提高城市的宜居性;统筹政府、社会、市民三大主体,提高各方推动城市发展的积极性;统筹旧城改造、新城开发、城镇建设三大区域,提高城市发展的协调性;统筹城市建设和新农村建设、异地搬迁、精准扶贫三大领域,提高城乡发展的效益。
[8]、“六个精准”:扶持对象精准、项目安排精准、资金使用精准、措施到户精准、因村派人精准、脱贫成效精准。
[9]、“四个一批工程”:发展生产脱贫一批、易地搬迁脱贫一批、发展教育脱贫一批、社会保障兜底一批。